身為一個揹著行囊在台灣各縣市穿梭十幾年的老旅人,我承認,以前的我對「花蓮美術館」是有點偏見的。總想著,地方型美術館嘛,規模不大、展品有限,行程趕的時候,寧可衝去七星潭看海或者鑽進太魯閣峽谷。直到去年冬天,為了躲開濕冷的北部天氣,在花蓮多待了幾天,實在沒地方晃了才踏進「花蓮美術館」的大門。沒想到,這個決定狠狠打了我的臉,它完全顛覆了我對小型美術館的想像!
目錄
花蓮美術館不是你想的那種老派美術館! 它藏在市中心公正街,外表是那種有點歲月痕跡但維護得很好的老建築,走進去卻是明亮現代的空間感。最讓我驚喜的是那面超級大的落地窗,陽光灑進來,剛好映著當時展出的原住民編織藝術品,光影變化超級迷人,光是坐在那裡發呆看光影移動,就覺得值回票價(何況票價還那麼親民!)。那次之後我才明白,花蓮美術館的魅力在於它巧妙融合了花蓮在地的靈魂與當代藝術的視野,是個需要靜下心才能真正感受好的地方。這次,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讓我改觀、甚至有點愛上的東岸藝術基地,希望我的踩坑經驗和私房發現,能幫你的花蓮行程加點不一樣的文藝味。
【介紹】不只是掛著「美術館」招牌的地方
講到美術館,你腦中浮現的是不是超挑高冰冷白牆、作品掛得遠遠的、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怕發出聲音那種空間?花蓮美術館完全不是這種調調。它前身是菸酒公賣局的倉庫,後來改建成文化園區,美術館是其中的核心。建築本身保留了老房子的靈魂,紅磚牆、磨石子地板都看得到歲月痕跡,但經過改造,加入了大量玻璃元素和通透的設計,讓整個空間既有歷史溫度又有現代呼吸感。
我覺得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策展方向緊扣著花蓮這塊土地。它不是把台北或國外的展覽直接搬過來,而是花心思挖掘在地藝術家、連結原住民創作能量,或是策劃與東海岸自然人文相關的主題展。像是上次讓我印象深刻的展覽「海路的紋理」,就呈現了阿美族、太魯閣族藝術家如何用藤編、織布這些傳統技藝,講述他們與海洋、山林互動的故事,視覺效果和背後的文化厚度都超震撼。在這裡看展覽,你會感覺藝術離生活很近,是從花蓮的土地裡長出來的感覺,不是高高在上看不懂的東西。這點,我覺得是花蓮美術館最獨特、也最值得你花時間體驗的核心價值。
【門票】幾乎等於不用錢的超值體驗
老實說,走遍台灣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花蓮美術館的門票價格真的會讓人愣了一下,太佛心了吧!
票種 | 費用(新台幣) | 備註說明 |
---|---|---|
一般觀眾 | 免費 | 是的!你沒看錯!常態性免費入場參觀! |
特展 | 依展覽而定 | 部分大型或特殊引進的特展可能酌收清潔維護費,通常金額不高 (約50-100元間) |
團體導覽 | 預約申請制 | 通常需要提前預約,費用亦可能因導覽內容與時長而異,詳見官網公告 |
免費!沒錯,就是免費參觀常設展區! 這對於預算有限的背包客、帶小孩的家庭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那次去就是免費入場,看到這麼好的環境和展覽居然是免費的,當下真想給它按一萬個讚。當然,偶爾遇到特別大型或從外面引進的重量級特展,可能會酌收一點點清潔維護費,但頂多也就50到100塊台幣上下,簡直是半買半相送。比起動輒兩三百的其他館所,花蓮美術館在門票這點上,誠意真的是滿到溢出來。小提醒: 別因為免費就小看它,裡面展覽的質感絕對值得你付出時間。
【開放時間】別像我一樣撲空!看好日子再出發
嘿,說來慚愧,我第一次想去花蓮美術館就吃了閉門羹!那次是禮拜一,興沖沖走到門口才看到大大的休館公告,整個傻眼(旅人老馬失蹄啊)。所以務必記住它的開放時間,免得像我一樣白跑一趟懊惱。
花蓮美術館開放時間表
星期 | 開放時間 | 備註 |
---|---|---|
星期二 | 09:00 - 17:00 | |
星期三 | 09:00 - 17:00 | |
星期四 | 09:00 - 17:00 | |
星期五 | 09:00 - 17:00 | |
星期六 | 09:00 - 17:00 | |
星期日 | 09:00 - 17:00 | |
星期一 | 固定休館 | 重要!別跑空! |
國定假日 | 通常開放 | 但! 建議出發前再查一下官網或粉專公告,避免例外情況 |
重點筆記 (血淚教訓換來的):
- 週一鐵定休息! 這點千萬要刻在腦海裡。花蓮很多景點週一也休,安排行程時請自動避開這天。
- 每天都是早9晚5。 參觀時間很固定,中午不休息。不過老實說,花蓮美術館的規模,認真看的話大概2-3小時差不多夠了,除非你是超級藝術迷想細嚼慢嚥每一件作品。
- 國定假日原則上開門。 但世事無絕對,尤其如果假日後接著補休之類的,偶爾可能有調整。最保險的做法是出發前一兩天,滑一下花蓮美術館的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看看有沒有臨時公告。這是我後來養成的習慣,省時省力又安心。
【交通】位置超市中心!走路、騎車、開車都方便
花蓮美術館的位置優勢絕對是它的一大亮點,對旅人來說超級友善!
-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4號 (就在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a.k.a 花蓮文創園區 裡面)。
- 怎麼去最輕鬆?
- 步行: 如果你住在花蓮市區(像火車站前站、金三角商圈一帶),走路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從花蓮火車站出來,沿著中正路直直走,看到公正街轉進去,再走一小段就會看到文創園區的指標,慢慢晃大概15-20分鐘就到了。沿路還能看看市街風情,買杯有名的公正街包子(但美術館內禁止飲食哦)。
- 腳踏車/機車: 花蓮市區不大,租台腳踏車或機車代步非常自由方便。園區周邊有劃設停車格,停車算便利(但假日車位會比較緊張一點)。
- 開車: 美術館本身沒有專用停車場,但所在的文創園區周邊有幾處付費公有停車場(例如: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停車場、花蓮市明義國小地下停車場)。假日一位難求是常態,建議早點到或考慮其他交通方式。
- 公車: 花蓮市公車也有到。可以查詢路線經停「花蓮文創園區」或「中華站」、「明義國小(美崙)」等下車步行幾分鐘可達的站點。不過班次不如大城市密集,要看好時間表。
我的真心話: 我覺得在市區活動,走路或騎Ubike最舒服。開車找停車位有時反而耗時又壞了興致。花蓮美術館就藏在文創園區裡,找到園區主入口,進去後稍微問一下(或看指示)就能輕鬆找到美術館本體了。
【展覽】在地靈魂與當代視野的精彩碰撞
這絕對是花蓮美術館最讓我驚豔、也最值得你專程前來的核心!它打破了很多人對地方美術館「展品少、內容單一」的刻板印象。這裡的展覽非常有「花蓮味」,策展方向緊緊扣著這片土地長出來的人文與自然。
- 常設展 - 挖寶在地藝術家: 不像故宮那種龐大的常設展,花蓮美術館的常設展更聚焦在深耕花蓮或出生花蓮的藝術家。你可能會看到:
- 用東海岸漂流木創作、線條充滿生命力的雕塑。
- 描繪太魯閣峽谷磅礡氣勢或縱谷稻田四季變換的油畫、水彩。
- 具實驗性的攝影作品,記錄著花蓮港口、部落生活的真實面貌。
- 融合原住民傳統圖騰與當代設計概念的複合媒材作品。這些作品呈現的是藝術家對家鄉的深刻觀察與情感,看的時候特別有共鳴。
- 特展 - 驚喜不斷的策展力: 這裡的特展常常讓人耳目一新!舉幾個我看過或關注過、覺得超棒的例子:
- 「海路的紋理」: 聚焦阿美族、撒奇萊雅族的漁獵文化與編織工藝,藤編魚簍、充滿象徵意義的圖紋布料,不只是藝術品,更是活的文化史書。現場還有老師傅示範編織,超精彩!
- 「山鳴谷應 - 聲音藝術在縱谷」: 這展超酷!藝術家把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林間的蟲鳴鳥叫、溪水聲甚至稻田風聲,轉化成裝置藝術和互動體驗。戴上耳機閉上眼,真的有置身縱谷的錯覺。這種多感官的展覽體驗,在花蓮美術館裡發生,你覺得意外嗎?我覺得超級加分!
- 「東岸新銳聯展」: 定期挖掘、展示新一代花東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媒材從繪畫、陶藝到數位藝術都有,充滿年輕人的創意與爆發力。這是觀察花蓮藝術未來走向的好窗口。
- 親民互動區: 別擔心看不懂!花蓮美術館很貼心,常會在展間設置簡單的互動裝置或說明卡,讓大人小孩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親近藝術。有時候是拓印區,有時候是問答小卡,讓看展不只是「看」,更是「玩」和「想」。
老旅人看展心得: 在花蓮美術館看展,步調可以很放鬆。空間不會大到讓人迷路或腳痠,光線通常很舒服(那個大落地窗自然光超棒)。我最喜歡它展品的「在地連結性」,看完展覽再走出美術館,看到花蓮的山、海、街道,甚至去夜市小吃,都會有種不一樣的感覺,好像透過藝術家的眼睛,更理解了這塊土地一點點。這種後勁,是看其他大型美術館展覽較少有的體驗。這裡的展覽替換也算頻繁,每次去花蓮感覺都有點新東西可看。
【附近景點】美術館只是起點!周邊順遊好去處
花蓮美術館所在的花蓮文創園區本身就是個超好逛的大景點!看完展覽後,周邊還能這樣玩:
-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就在美術館家隔壁!)
- 介紹: 這裡是花蓮的「華山」或「松菸」!由舊花蓮酒廠改建而成,超大一片園區,裡面有二十幾棟老倉庫建築,紅磚牆、木桁架超級有味道。現在進駐了超多特色店家:
- 文創設計小店: 賣花蓮在地設計師的手作飾品、陶藝、編織包、特色明信片等,很好挖寶。
- 特色咖啡館&輕食餐廳: 逛累了隨便挑一家坐下休息都很有氛圍,有些店還有戶外座位,超Chill。
- 展演空間: 除了美術館,園區內其他倉庫也常有小型展覽、講座、手作課程或Live音樂表演(假日尤其多),氣氛超好!
- 寬敞綠地: 大片草坪很適合帶小孩放電,或單純躺在樹下放空看老房子。
-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跟美術館同一個園區啦!)
- 交通: 同上,跟去美術館一模一樣。走路、騎車、開車停附近停車場都可。
- 營業時間:
- 園區戶外空間: 基本上24小時開放。
- 各進駐店家: 營業時間差異極大! 通常早上10點或11點後陸續開門,晚上約莫8點到10點打烊。部分店家週一或週二可能公休。 建議安排行程時要有彈性,或先鎖定幾家有興趣的店查一下他們的FB或IG確認營業時間。
- 介紹: 這裡是花蓮的「華山」或「松菸」!由舊花蓮酒廠改建而成,超大一片園區,裡面有二十幾棟老倉庫建築,紅磚牆、木桁架超級有味道。現在進駐了超多特色店家:
- 東大門夜市 (在地美食大本營)
- 介紹: 花蓮最大、最熱鬧的夜市!集合了原本的自強夜市、南濱夜市、福町夜市、各省一條街,規模超大。你想得到的花蓮特色小吃這裡幾乎都有:
- 原住民美食: 烤山豬肉、香腸、竹筒飯、阿拜(糯米包肉餡)、小米酒特調。
- 炸彈蔥油餅: 花蓮名產,爆漿半熟蛋是靈魂!名店很多,黃車、藍車各有擁護者。
- 公正街包子分店: 不用特別跑公正街,這裡也能買到(但可能排隊)。
- 烤肉串、棺材板、果汁牛奶、臭薯條... 選擇多到眼花撩亂!
-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重慶路與中山路口 (從文創園區/美術館走過去約10-15分鐘)
- 交通: 從美術館/文創園區步行可達(沿著林森路往海邊方向走)。晚上人多,走路最方便,開車/騎車反而難停車。
- 營業時間: 通常傍晚5點左右開始營業,一路熱鬧到午夜12點以後(週末更晚)。建議避開剛開市(18:00-19:00)的超級人潮尖峰。
- 介紹: 花蓮最大、最熱鬧的夜市!集合了原本的自強夜市、南濱夜市、福町夜市、各省一條街,規模超大。你想得到的花蓮特色小吃這裡幾乎都有:
- 松園別館 (老房子與美景的結合)
- 介紹: 日治時期的高級軍官休憩所,超美的老洋房建築,坐落在美崙山坡上,擁有眺望花蓮港和太平洋的絕佳視野!園區內有許多高大的老松樹,綠意盎然,環境清幽。除了欣賞建築和風景,裡面也有小展覽室、文創商品店和景觀咖啡廳。非常適合喜歡歷史氛圍、拍美照、或單純想找個地方安靜看海放空的人。
-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松園街65號
- 交通: 離市區稍遠。從美術館過去:
- 開車/騎車: 約5-10分鐘車程,園區旁有小型收費停車場。
- 步行: 要走30分鐘以上,上坡路段有點吃力,不推薦。
- 公車: 可查詢市區公車路線(如花蓮客運1123等)經停「松園別館」站。
- 營業時間:
- 園區:09:00 - 18:00 (最後入園17:30)
- 展館/咖啡廳:時間可能略有不同,建議出發前上其官方FB確認。
- 北濱公園 / 太平洋公園 (看海踏浪超方便)
- 介紹: 從東大門夜市往海邊走幾步就到了!長長的海岸線公園,有自行車道、沙灘(部分區域)、堤防步道和兒童遊戲設施。最棒的是可以零距離接觸太平洋!早上來看日出(花蓮市區海邊日出點之一)、下午看海吹風、傍晚賞夕陽都很適合。免費、開闊、隨時可去的療癒景點。
-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北濱街 (就在東大門夜市海側)
- 交通: 從美術館/文創園區步行約15-20分鐘可達海堤邊。非常適合吃完夜市後散步過來吹海風消化。
- 營業時間: 24小時開放公園。

【附近美食】餵飽肚子才能繼續玩!美術館周邊吃什麼
逛完美術館肚子咕咕叫?或是看完展想找地方坐下來沉澱一下?周邊選擇超多,從小吃、正餐到咖啡甜點都有:
- 文創園區內:
- 咖啡輕食: 園區裡就有好幾家風格咖啡館,像O’rip 生活旅人、木三鐵店等,環境都很有味道,適合點杯咖啡配塊蛋糕,回味剛剛看的展覽。價格比外面連鎖店稍高一點點,但買的是那個空間感和氛圍。我個人喜歡坐在老倉庫改建的空間角落,感覺特別放鬆。
- 餐廳: 也有一些提供正餐的餐廳,如定食、義大利麵、火鍋等,選擇雖不如夜市多樣,但環境普遍舒適。
- 步行範圍內經典小吃 (出園區轉個彎就到):
- 公正街包子: 鼎鼎大名!就在公正街上(店名就叫公正包子)。小籠包(其實像小包子)皮Q微甜,蒸餃、肉羹湯也不錯。永遠在排隊,但速度算快。我建議外帶比較快,回飯店或找公園吃。美術館逛完走過去5分鐘。
- 周家蒸餃: 就在公正包子隔壁幾間,也是排隊名店。蒸餃、小籠包和公正包子類似,看哪家人少排哪家就對了。
- 廟口紅茶: 花蓮古早味代表!在成功街城隍廟旁(從美術館走約10分鐘)。特色是用「鋼管」從二樓送紅茶下來!必點冰紅茶、濃郁杏仁茶、還有蘿蔔糕、蛋餅等台式早餐點心。24小時營業,隨時想吃都行(但白天東西較齊全)。
- 炸彈蔥油餅: 花蓮必吃!黃車、藍車兩大品牌各有分店。離美術館較近的點可能在林森路上或復興街一帶(走路約10-15分鐘)。酥脆餅皮配上半熟蛋黃爆漿的口感,超邪惡!建議下午茶時間去買。
- 在地人推薦隱藏版:
- 四八高地花枝羹: (稍遠,騎車約5-8分鐘)在花工附近。它的石花凍很有名,夏天吃超清爽!花枝羹料也實在。
- 一碗小: (步行約10-15分鐘)文青風的小店,賣的是清燉或紅燒的牛/羊/豬肉麵(碗),口味清淡有層次,環境舒服。適合想吃點精緻湯麵暖胃的人。
我的覓食策略: 如果時間緊又想快速吃到在地味,公正街包子or周家蒸餃 + 廟口紅茶 是最速配的組合,吃完還能順便逛附近的小店。想坐下來好好休息聊天,文創園區內的咖啡館是首選。晚上當然就是衝東大門夜市吃個過癮啦!順序可以是:下午逛美術館 → 園區咖啡館休息 → 傍晚吃公正包子 → 晚上東大門夜市續攤 → 北濱公園散步吹風,完美的一天!
花蓮美術館周邊步行可達美食精選
類型 | 店家名稱 | 特色推薦 | 大約步行時間 | 備註/心得 |
---|---|---|---|---|
文創園區內 | O’rip 生活旅人等 | 特色咖啡、輕食、甜點 | 0分鐘 | 氛圍絕佳!適合看展後沉澱,價格稍高但環境值。 |
經典小吃 | 公正街包子 | 小籠包、蒸餃、肉羹湯 | 5分鐘 | 永遠排隊!速度快,建議外帶。 |
周家蒸餃 | 蒸餃、小籠包 | 5分鐘 | 隔壁鄰居,二選一排隊較少者即可。 | |
廟口紅茶 | 鋼管紅茶、杏仁茶、蛋餅、蘿蔔糕 | 10分鐘 | 古早味代表!24小時營業,白天品項較齊全。 | |
炸彈蔥油餅分店 | 爆漿半熟蛋蔥油餅 | 10-15分鐘 | 找林森路或復興街周邊的分店 (黃車/藍車)。邪惡美味! | |
簡餐/麵食 | 一碗小 | 清燉/紅燒牛/羊/豬肉麵 (碗) | 10-15分鐘 | 文青風,湯頭清爽舒服,環境佳。 |
夜市王者 | 東大門夜市 | 原住民烤肉、炸彈蔥油餅、公正包子分店、各式小吃 | 15分鐘 | 晚餐首選!規模大選擇多,記得留肚子。 |
Q&A 花蓮美術館關鍵問答
Q1:從花蓮車站到花蓮美術館,除了走路還有更方便的交通工具嗎?
A:走路約15-20分鐘算方便。想省力或帶行李,建議:
搭計程車:車程約5分鐘,跳表費用不高。
租機車/腳踏車:車站附近有不少租車行,騎車5分鐘就到,機動性最高。
公車:查詢市區公車路線(如105、301等)經停「花蓮文創園區」或「中華站」下車步行1-3分鐘。但班次較少需留意時間。
Q2:參觀花蓮美術館大概需要預留多少時間?
A:這取決於你看展覽的習慣!
快速重點看: 至少抓1小時,能把主要展廳走一遍,對展覽有基本認識。
認真看展+拍照+稍微休息: 建議預留 2-3小時 比較充裕,可以細讀說明、欣賞作品細節、在喜歡的作品前多停留、甚至坐下感受空間氛圍。
深度藝術愛好者: 如果遇到超對胃口的大展,待上大半天(3-4小時) 也有可能。記得搭配旁邊的文創園區一起逛,時間要抓更寬鬆。
Q3:如果遇到下雨天,花蓮美術館適合當備案行程嗎?
A:超級適合! 它就是雨天行程的救星!
1. 室內空間大: 展廳都在室內,完全不受風雨影響。
2. 展覽有看頭: 內容質量夠,能讓你沉浸在藝術中忘記外面下雨。
3. 文創園區好逛: 美術館所在的整個文創園區,許多老倉庫裡都是特色商店和咖啡館,逛完美術館還能在園區內繼續探索、喝咖啡、買文創品,全都在室內或有屋簷的連廊移動,不怕淋濕。絕對是花蓮雨天備案的首選地點!
下次你規劃花蓮行,別再讓花蓮美術館只是個路過的名字。走進去,花一點時間,你會發現它遠比你想像的更有料、更貼近花蓮的靈魂。別忘了,它免費又交通方便,絕對值得你排進行程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