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美食:古早味粿仔湯、手工草仔粿與礦工便當必吃推薦


身为一个血液里流淌着对美食热爱的吃货,我特别喜欢钻进那些充满在地风情的小地方挖掘宝藏。今天就要带大家深入探索新北市一个充满故事的山城小镇——雙溪。这里不只空气好、风景美,最让我心心念念的,绝对是那充满浓浓人情味与朴实美味的雙溪美食!这篇文章,就是我用心整理、真实体验后的美食地图,希望能带你尝到最道地的雙溪好滋味。

老实说,刚开始听到雙溪美食,我还有点懵,印象模糊。但亲自跑了几趟后,哇塞,才发现真是个被低估的宝地!这里的食物不搞花俏,靠的是新鲜食材和老师傅的手艺,吃进嘴里是满满的诚意和传统风味。很多味道,在大城市真的很难找到了。接下来,我就把我私藏的10道绝对不能错过的雙溪美食,掰开来揉碎了分享给你!每个我都会从名字、特色亮点、为什么推荐、怎么吃最好、到去哪儿吃(或怎么做)通通告诉你,还会加点个人小吐槽和小故事,绝对真实不唬烂!

古早味粿仔湯

名稱: 古早味粿仔湯 (简单直接,就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

特色與亮點: 这碗汤的灵魂,绝对是那块块扎实、口感Q弹的粿仔!不是软趴趴的那种哦。汤底通常是用大骨或鸡骨熬的,清澈但滋味十足,里面通常会放些肉丝、油葱酥、芹菜珠,有时候加点虾米提鲜。喝一口汤,咬一口粿仔,那种朴实无华的满足感真的很难形容。冬天来一碗,暖到心坎里;夏天吃也不会觉得腻,清爽得很。

推薦理由: 这就是最接地气的雙溪美食代表之一!吃一口,你就懂什么叫「古早味」。用料实在,价格亲民,完全是当地人日常的早餐或点心首选。那种手工制作的扎实感,跟机器做的口感差很多,一试就知高下。

搭配建議: 通常单吃就够味了。如果胃口好,配个当地的小菜,像是卤豆腐或烫青菜,简单又完美。我个人喜欢加点店家的自制辣椒酱,层次更丰富。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市场裡的無名攤位 (通常在早上市场最热闹的区域,问问在地人就知道)
  • 地址: 新北市雙溪區公有零售市场内 (位置比较随性,可能需要花点时间找找)
  • 價格區間: NTD 40 – 60元/碗 (CP值爆表!)
  • 必點: 招牌粿仔湯 (通常就卖这一样主打,最多加卤蛋或油豆腐)

楊家雞捲

名稱: 楊家雞捲 (雙溪名氣響噹噹的老字號!)

特色與亮點: 别被名字骗了!傳統的「雞捲」裡面其實沒有雞肉!(第一次知道我也驚呆了)主要是用豆皮包裹著洋蔥、豬肉絲、荸薺、芋頭丁等豐富內餡,然後油炸至金黃酥脆。楊家的外皮炸得特別脆,咔滋一聲,裡面的餡料濕潤又充滿香氣,洋蔥的甜、豬肉的香、荸薺的脆、芋頭的鬆,口感層次超級豐富!沾點特製的甜辣醬,絕配。

推薦理由: 這是來雙溪必吃的經典招牌雙溪美食!楊家老店堅持手工製作,風味獨特,遠近馳名。即使不是用餐時間,也常常看到有人在排隊外帶。吃過一次,那個酥脆的口感和豐富的內餡真的會讓你念念不忘。

搭配建議: 雞捲比較像是點心或配菜。可以搭配一碗清爽的湯(如上面提到的粿仔湯),或是點個米粉湯、乾麵當主食。我自己最愛配一碗他們的餛飩湯,解膩又滿足。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楊家雞捲
  • 地址: 新北市雙溪區太平路50號
  • 價格區間: NTD 50 – 60元/條 (份量不小,一條就有滿足感)
  • 必點: 招牌雞捲、餛飩湯 (他們的餛飩也不錯!)

手工草仔粿

名稱: 手工草仔粿 (季節性很強的美味點心!)

特色與亮點: 翠綠的外皮是用鼠麴草或艾草搗汁和入糯米糰製成,散發著淡淡的青草香氣。內餡經典的有兩種:鹹的是爆香的蘿蔔絲乾(菜脯米),帶點微辣胡椒香;甜的是細膩的紅豆沙或花生粉。皮Q軟中帶點嚼勁,不會過於軟爛,鹹甜口味都各有擁護者。那股天然的草香,是工業化生產難以複製的。

推薦理由: 真正遵循古法製作的傳統米食,是雙溪在地節慶或日常的點心代表。吃得到食材的原味與手工的溫度。特別是清明時節前後,品質最好,草香最濃。在市區連鎖店買的,真的無法跟這種手工現做的比,口感差太多了。

搭配建議: 當點心單吃最棒!配杯熱茶或黑咖啡,就是完美的下午茶組合。買幾個帶回家,隔天稍微蒸一下,依然好吃。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市場內攤位 或 老街上的傳統糕餅店 (像是「林益和堂」有時也會販售)
  • 地址: 公有市場或太平路、中華路沿線 (留意現做的小攤位)
  • 價格區間: NTD 25 – 40元/個 (視大小和內餡而定)
  • DIY提示: 想挑戰自己做?5步驟完成簡易版草仔粿!
    1. 買現成的艾草粉或鼠麴草粉(或新鮮草洗淨燙過打汁)。
    2. 糯米粉混合粘米粉(比例約7:3),加入艾草汁/粉和溫水揉成糰。
    3. 炒香蘿蔔絲乾(加蝦米、肉末、油蔥、胡椒粉)或調好甜餡料。
    4. 取粿糰包入餡料,收口捏緊。
    5. 墊烘焙紙,入蒸籠大火蒸約15-20分鐘至熟透即可。(自己做最難是控制皮的軟硬度,我的第一次成品皮太厚像在吃橡皮…)

黑豬肉香腸

名稱: 雙溪黑豬肉香腸 (肉食愛好者注目!)

特色與亮點: 雙溪有些店家選用在地飼養或精選的黑豬肉製作香腸。肥瘦比例抓得好(通常是二肥八瘦或三肥七瘦),絞肉不會太細,吃得到肉粒感。醃漬調味偏向傳統古早味,鹹甜適中,帶著高粱酒香和淡淡的蒜味(有些店會強調不加蒜)。炭烤或油煎後,外皮微焦脆,肉汁飽滿,咬下去香氣四溢,一點也不乾柴。吃過一次就知道,這跟便利商店的香腸完全是不同世界!

推薦理由: 用料實在,肉感十足,香氣濃郁,是讓人吮指回味的雙溪美食小吃。當點心解饞或配飯都很棒。很多攤位都是現烤現賣,瀰漫的香氣實在太誘人,路過很難不買一條。

搭配建議: 最簡單也最經典的吃法就是配蒜片!辛辣的生蒜片能完美解膩並提升香腸的風味。買回家切片炒飯、炒高麗菜也很讚。當然,配碗白飯加顆荷包蛋,簡單一餐就搞定。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市場周邊的炭烤香腸攤位 (常有阿伯推著小車在賣) 或 老街上的肉舖兼賣 (詢問店家是否有自製香腸)
  • 地址: 流動攤位或太平路、中華路上的肉舖 (需要稍微找一下)
  • 價格區間: NTD 40 – 60元/條
  • 必點: 原味炭烤黑豬肉香腸配蒜片

山藥料理 (特別是山藥小饅頭)

名稱: 雙溪山藥小饅頭 / 各式山藥料理 (在地優質農產入菜!)

特色與亮點: 雙溪的氣候和水質很適合種植山藥,產出的山藥品質相當好,口感綿密細緻且帶有天然的黏滑感與甜味。最特別的吃法之一,就是將新鮮山藥磨成泥,加入麵粉等材料,做成小巧可愛的「山藥小饅頭」。蒸熟後呈現淡淡的紫色(紫山藥做的話)或米白色,口感蓬鬆柔軟中帶著山藥獨特的Q滑感,味道清甜自然。此外,山藥排骨湯、涼拌山藥絲、山藥煎餅等也都是常見的在地料理。

推薦理由: 品嚐雙溪在地優質農產的最佳方式!山藥營養價值高,小饅頭造型可愛又健康,當點心零負擔。其他山藥料理也充分展現食材本身的鮮美。這在其他地方比較少見,是很有特色的雙溪美食選項,特別是那個小饅頭,我家小孩超愛!

搭配建議: 山藥小饅頭適合當早餐、點心或茶點。搭配豆漿、鮮奶或熱茶都很棒。山藥排骨湯就是一道溫潤滋補的湯品。涼拌山藥絲清爽開胃。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 小饅頭: 市場內特定攤位 (通常是賣包子饅頭的攤子,問問看有無山藥口味) 或 在地農會超市/農產品直銷站 (有時會販售)
    • 料理: 部分在地小餐館或合菜餐廳 (如「茶花莊」的餐廳部,有時會依季節供應山藥料理)
  • 地址: 需尋找特定攤位或詢問當地人推薦餐廳。
  • 價格區間:
    • 小饅頭:NTD 15 – 25元/顆 或 一袋計價
    • 餐廳菜餚:NTD 150 – 300元/道 (視菜色而定)
  • 必點/推薦: 山藥小饅頭、山藥排骨湯
  • DIY提示: 想嘗試自己做山藥小饅頭?家常版本也不難:將新鮮山藥蒸熟壓泥,混合中筋麵粉、少量糖、酵母粉、水或牛奶揉成糰,發酵後分割成小份,再蒸熟即可。重點是山藥泥的比例和發酵時間要掌握好(我的經驗是山藥泥多會比較濕黏,麵粉量要調整)。

野薑花粽

名稱: 野薑花粽 (季節限定香氣!)

特色與亮點: 這是雙溪非常具代表性的季節性小吃,尤其在野薑花盛開的夏季最常見。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新鮮或曬乾的野薑花葉包裹粽子,蒸煮過程中,葉子的獨特清香會完全滲透到糯米飯裡。內餡通常是簡單的蘿蔔乾(菜脯)、香菇、豬肉等,樸實不花俏。打開粽葉的瞬間,那股清新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是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享受。

推薦理由: 只有在特定季節和產地才能品嚐到的獨特風味!花香與米飯的結合清新脫俗,完全不油膩,顛覆你對傳統肉粽的印象。是體驗雙溪在地風情的絕佳雙溪美食選擇。錯過季節就真的吃不到了!

搭配建議: 單吃最能感受野薑花的清香。配碗清淡的湯,如竹筍湯或蛤蜊湯也很合適。當點心或輕食都很棒。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夏季時市場攤位、老街店家 (如「周家古厝」附近有時有攤販) 或 特定農家自售。
  • 地址: 季節性流動,需在夏季探訪留意。
  • 價格區間: NTD 40 – 60元/顆
  • 必點: 原味野薑花粽 (通常就一種經典口味)

在地野菜料理

名稱: 各式山產野菜 (大地的恩賜!)

特色與亮點: 雙溪靠山,得天獨厚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野菜資源。常見的有:

  • 過貓: 口感滑嫩帶黏性,通常涼拌或清炒。
  • 山蘇: 葉片肥厚脆嫩,快炒破布子或小魚乾最對味。
  • 龍鬚菜: 翠綠細嫩,清炒或蒜炒就很好吃。
  • 昭和草(山茼蒿): 香氣特殊,煮湯或清炒。
  • 川七: 黏滑口感,常與薑絲、枸杞拌炒或煮麻油蛋。

這些野菜講求當季新鮮,簡單烹調(清炒、涼拌、煮湯)就能帶出鮮甜脆嫩的口感與獨特風味,是在城市難得一嚐的「野」味。

推薦理由: 品嚐最新鮮、最當令的山林風味!沒有過多調味,吃得到野菜本身的天然口感和健康概念。喜歡嚐鮮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每次來雙溪點野菜,都覺得特別青翠爽口,大概是因為產地近吧!

搭配建議: 野菜最適合搭配簡單的家常菜,如菜脯蛋、客家小炒,或是配碗白飯。通常作為餐桌上清爽解膩的配角。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在地的合菜餐廳、客家小館 (例如:「阿娥姐小吃店」、「老街食堂」這類當地人去的熱炒店)
  • 地址: 太平路、中華路周邊尋覓在地小館。
  • 價格區間: NTD 100 – 200元/盤 (視種類和份量)
  • 必點: 詢問老闆今日有什麼當季新鮮野菜,推薦怎麼煮(炒、涼拌、煮湯)就對了!

古法醃製醬菜

名稱: 傳統醬瓜 / 脆筍 / 福菜 (封存時間的好滋味!)

特色與亮點: 雙溪有些老店或農家仍堅持遵循古法醃製各種醬菜。利用當地產的菜脯(蘿蔔乾)、竹筍、芥菜等,經過清洗、曬乾、搓鹽、入甕封存等繁複工序,靠時間與鹽分自然發酵熟成。味道鹹香甘醇不死鹹,口感爽脆。像是「脆筍」酸香開胃,「蔭瓜」甘鹹下飯,「福菜」燉煮湯品風味絕佳。這些都是雙溪人家中常備的「冰箱常客」。

推薦理由: 傳統智慧的結晶,天然發酵的風味精華。無論是配稀飯、當開胃小菜、或是入菜提味(如福菜扣肉、蔭瓜蒸肉餅),都能瞬間提升料理層次。買罐回家,是實用的雙溪美食伴手禮。我特別喜歡他們的脆筍,酸度剛好,咬起來卡滋卡滋的,配飯或煮湯都超讚,比超市買的化學加工品好吃一百倍。

搭配建議: 最經典就是配清粥當早餐!夾在饅頭裡、當炒菜的配料(如炒肉末)、蒸魚或蒸肉時放一點提味,都非常好用。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老街上的傳統雜貨店 (如「林益和堂」除中藥材,有時也有販售手工醬菜) 或 市場內特定攤位。
  • 地址: 太平路傳統店鋪或公有市場。
  • 價格區間: NTD 100 – 250元/罐 (視種類和大小)
  • 必點: 脆筍、蔭瓜、福菜 (試吃看看再決定最喜歡哪種)

山泉水豆腐

名稱: 山泉水豆花 / 豆腐 (水質好的祕密!)

特色與亮點: 雙溪有好山好水,有些店家堅持使用甘甜的山泉水製作豆製品。做出來的豆花特別細緻滑嫩,豆香味濃郁自然,沒有惱人的豆腥味。傳統的鹽滷豆花綿密紮實,石膏豆花則更顯水嫩。搭配簡單的糖水(砂糖或黑糖熬煮)或薑汁,就能襯托出豆香的美好。用山泉水做的板豆腐也相對紮實有彈性,豆香足。

推薦理由: 水質決定豆製品的靈魂!雙溪的山泉水讓豆花和豆腐擁有更純粹、更清甜的風味。炎炎夏日來一碗冰涼的豆花,消暑又滿足。是簡單卻令人回味的小吃。這是我認為最容易被忽略但卻很值得一試的雙溪美食甜點。吃過就知道,水質真的有差。

搭配建議: 豆花最經典就是加糖水(可選冰/熱)。喜歡豐富口感可加紅豆、綠豆、花生或粉圓。傳統吃法是加薑汁,別有一番風味。豆腐則適合煮湯(味噌湯、白菜豆腐湯)或香煎。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 豆花: 市場豆花攤、下午出現的點心小攤車 (留意路邊攤車)
    • 豆腐: 市場豆腐攤位
  • 地址: 流動性較高,市場或老街周邊尋找。
  • 價格區間:
    • 豆花:NTD 35 – 50元/碗
    • 豆腐:NTD 30 – 50元/塊
  • 必點: 純糖水豆花 (試試原味) 或 薑汁豆花 (傳統風味)

礦工便當 (復刻版)

名稱: 礦工便當 (懷舊風味餐!)

特色與亮點: 雙溪過去有豐富的煤礦業歷史。所謂的「礦工便當」,就是復刻早年礦工們帶下坑道補充體力的餐食特色。雖然現在沒有真正的礦工了,但有些在地餐廳將此概念重現。便當內容通常非常紮實:大塊滷排骨或控肉(補充蛋白質)、一顆滷蛋、一片香腸或豆干、酸菜或鹹菜(下飯解膩)、幾樣當季蔬菜,配上滿滿的白飯。口味偏重(鹽分較高,補充流汗流失的電解質),份量十足,充滿飽足感。用的是早期的鐵製或仿舊飯盒裝盛,很有懷舊氛圍。(註:這是比較商業化的懷舊體驗,吃的是概念和飽足感)

推薦理由: 體驗雙溪歷史文化與飲食結合的風味。份量大、內容豐富,吃飽也吃巧(如果喜歡古早味的話)。對於想感受在地歷史氛圍的遊客來說,是個有趣的選擇。不過老實說,口味真的很家常,就是吃個飽足和懷舊感,期待米其林等級的會失望。

搭配建議: 本身就是一份完整的主食了!配碗免費的味噌湯或清湯就很滿足。

實用資訊:

  • 推薦店家: 部分觀光導向的在地餐廳 (例如結合礦業文化的餐廳)
  • 地址: 可能需要查詢或詢問旅遊服務中心 (較非市場日常小吃)
  • 價格區間: NTD 120 – 180元/個 (價格稍高,反映體驗和份量)
  • 必點: 礦工特色便當 (通常就一種招牌組合)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雙溪美食的分布與特色,我整理了一個小表格:

美食名稱 風味類型 推薦點 哪裡找比較容易? 個人碎碎念
古早味粿仔湯 鹹食 / 湯品 Q彈粿仔、清爽湯頭 公有市場裡 早餐首選!簡單純粹的好味道
楊家雞捲 鹹食 / 點心 酥脆外皮、豐富內餡 太平路50號 名不虛傳!沒吃到雞捲別說來過雙溪
手工草仔粿 點心 (鹹/甜) 天然草香、皮Q餡足 市場攤位/老街 (清明前後最盛) 愛死蘿蔔乾口味!鹹香夠味
黑豬肉香腸 鹹食 / 點心 肉感紮實、炭烤香氣 市場周邊/流動攤販 配蒜片絕配!小心一吃停不下來
山藥小饅頭 點心 / 主食 綿密Q軟、自然清甜 特定攤位/農會超市 口感特別!健康好吃,小孩接受度高
野薑花粽 點心 / 主食 清新花香、樸實內餡 夏季限定!市場/老街攤位 花香迷人!季節限定錯過等明年
在地野菜料理 配菜 / 健康 新鮮脆嫩、天然野味 在地合菜餐廳 吃季節!問老闆今天有什麼新鮮貨就對了
古法醬菜 配菜 / 調味 鹹香甘醇、天然發酵 老街雜貨店/市場攤 脆筍必買!煮湯炒菜都加分,最佳伴手
山泉水豆花 甜點 細緻滑嫩、豆香純粹 市場攤位/點心攤車 水質好真的有差!清甜不膩
礦工便當 主食 / 懷舊 份量十足、復古體驗 特定觀光餐廳 吃粗飽+懷舊感,口味就是…很家常

雙溪美食探訪小Tips:

  • 往市場鑽就對了! 雙溪公有零售市場是挖掘在地小吃的核心地帶,特別是早上時段。很多無名但厲害的攤子都在裡面。記得早點去,有些東西賣完就沒了。
  • 老街散步尋寶: 太平路、中華路一帶的老街,藏著不少傳統店家和驚喜小攤。放慢腳步逛逛,有時會發現不在預期中的美味。
  • 開口問在地人: 雙溪人普遍很熱情友善。如果看到感覺不錯的店或找不到目標,直接開口問在地的店家老闆或居民:「請問這附近有推薦的 XXX(例如:賣草仔粿的 / 好吃的粿仔湯)嗎?」通常會得到很棒的指引。我上次就是這樣問到一家超隱密的豆花攤車。
  • 注意營業時間: 很多傳統小吃攤是賣早上到中午,或是下午才出現(點心類)。餐廳也建議先查一下或致電確認,避免撲空。尤其是市場內的攤位,很多過了中午就收了。
  • 季節限定要把握: 像野薑花粽、特定野菜、品質最好的草仔粿,都有其盛產季節。想吃特定美食,行前可稍做功課或詢問當地。
  • 自備環保餐具/容器: 響應環保,也方便打包未吃完的美食或購買醬菜。

哎呀,寫著寫著,肚子又餓了。回想起在雙溪市場裡喝的第一口熱騰騰粿仔湯,還有楊家雞捲那酥脆的聲音… 這份 雙溪美食 清單,真的是我一次又一次跑雙溪,用味蕾累積下來的真心推薦。這裡的食物沒有華麗的擺盤,但有滿滿的實在感和傳承的溫度。每一口,都像是吃進了雙溪的山林氣息和人情味。拜託,別再只路過雙溪了!找個時間,放慢腳步,鑽進市場,沿著老街慢慢逛,用你的嘴巴親自感受什麼是真正的在地 雙溪美食。相信我,你會發現,原來家常味,也能這麼讓人感動。記得要餓著肚子去!不然看到那麼多好料卻吃不下,真的很痛苦(過來人的經驗談…)。

雙溪美食探訪Q&A

Q: 去雙溪吃美食,交通方便嗎?停車會不會很難?

A: 雙溪市區不算太大,主要的市場和老街範圍步行可達,算是方便。開車的話,假日或市場採買時段,市場周邊的停車位(路邊停車格、公有停車場)的確會比較緊張,可能需要稍微繞一下找車位,或是停稍遠一點再走過去。平日會好很多。建議可以早點抵達(例如吃早餐),避開人潮車潮,停車和覓食都會輕鬆很多。大眾運輸的話,火車站出來走到市場/老街也不遠(約10-15分鐘步行),也是一個選擇。

Q: 我是素食者,在雙溪也能找到好吃的美食嗎?

A: 當然可以!雙溪的 雙溪美食 中有不少素食友善的選擇:

  • 手工草仔粿: 鹹的蘿蔔絲口味通常是素的(確認是否用豬油炒餡,有些店家用植物油就可),甜的口味(紅豆/花生)也是素的。
  • 山藥料理: 山藥小饅頭(通常是素的)、山藥煎餅、涼拌山藥絲等。
  • 山泉水豆花: 豆花本身是素的,記得選擇砂糖水或黑糖水(避免葷的配料如粉腸)。
  • 各式在地野菜料理: 清炒或涼拌的當令野菜 (點餐時要明確告知要素食,避免用蒜爆香或用肉湯)。
  • 古法醬菜: 脆筍、蔭瓜、福菜等,大多是素的(但製作過程可能共用器具或加蝦米?嚴格素食者建議詢問清楚成分或找標示明確的店家)。
  • 野薑花粽: 部分店家會做素粽口味(通常是菜脯、香菇、豆干等),購買前詢問一下。

市場裡也有很多新鮮蔬果和豆製品攤位。素食者只要留意詢問成分和烹調方式(避開蔥蒜蛋奶者須更仔細),在雙溪還是能吃得滿足的!

Q: 想買些雙溪美食當伴手禮帶回家,有什麼推薦?

A: 雙溪有很多適合帶回家的美味伴手:

  • 古法醃製醬菜: 罐裝的脆筍、蔭瓜、福菜、菜脯等。鹹香下飯,保存期限較長,送人或自用都很實惠又有特色。這是我的首推!
  • 手工草仔粿: 當天現做的帶回家,冷藏可放2-3天,冷凍保存更久,要吃時再蒸熱即可。建議買鹹口味較耐放。
  • 楊家雞捲: 可以買生的回家自己炸(店家通常有賣冷凍生雞捲),或請店家炸好帶走當天吃(口感最好)。如果是炸好的,建議盡快食用或冷藏再加熱。
  • 雙溪山藥: 如果是產季,市場或農會超市可以買到新鮮優質的雙溪山藥回家煮湯或做料理。
  • 黑豬肉香腸: 一些肉舖或有信譽的攤販會賣生的香腸,真空包裝帶回家冷凍保存慢慢吃。
  • 蜂蜜/花粉: 雙溪有些蜂農自產自銷的產品,品質不錯。

購買重點: 醬菜、粿類、香腸等,留意保存方式和期限。建議行程最後再採買,尤其是需要冷藏冷凍的產品。市場和老街的店家通常都有簡單包裝或提供提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